您的位置: 首页 >组织机构>教务教研处>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工作动态

我院特邀南通职业大学校长马成荣教授开展《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专题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2 11:53:00 浏览次数: 【字体:

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我院特邀南通职业大学校长马成荣教授开展专题讲座

10月21日下午,南通职业大学校长马成荣教授莅临我院,在一楼报告厅作题为《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学院顾斌书记主持并致辞,来自南通技师学院、南通海陵技工学校、南通市建设技工学校、南通市蓝领技工学校、如皋市技工学校、如皋市华建职业技工学校、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海安技工学校、通州湾技工学校九所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及我院所有专任教师共260余人参加讲座。

图1   顾斌书记致辞

 马教授以鲜明的观点、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幽默的语言,从工匠精神的内涵精髓探索、工匠精神的知识分析以及工匠精神的生长途径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讲座中,他从孔子、老子、鲁班等代表的思想基因,到四大发明、中国“非遗”及中国现代“三度”的有形之物,再到现今的时代要求剖析了中国骨子里的“工匠精神”;他从德国“理性严谨”、美国“务实创新”、日本“耻辱感”等比照了不同国别的“工匠精神”;他从工匠精神的特质及工匠精神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推陈出新”等要义,进一步探索了“工匠精神”的精髓。他认为“工匠精神”,不仅是工匠人的精神,而且是世界的文化共识,民族的精神气质,人才的核心素质。

图2   马成荣教授热情洋溢的讲解

讲座中,他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提出的“素质冰山”一例,指出了“硬技能与软技能”的概念,他认为“工匠精神”是属于“软技能”范畴,从知识的角度,属于隐性知识的概念;从教育的角度,是作为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概念,是代表着“人的素质、素养和品质”的“类”概念。他认为隐性知识的学习机理在于模拟社会化情境,这是最有效的形式。他指出知识和技能的情境学习离不开反思学习,这是能力体现的过程,也是隐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讲座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工匠精神”的生长途径。他认为,通过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学习,结合多种育人手段,用“工匠精神”的逻辑重构职业教育育人价值目标,同时设置与“工匠精神”育人目标匹配的学习评价,从而寻找“工匠精神”生长的源头活水。他认为,通过选择性课程、创新型教育结合实践化教学“学中做、做中学”如现代学徒制、双创基地、大学生创意中心、“鲁班工坊”等,从而构造“工匠精神”生长的教育生态。他认为,通过“心传身授”的默会教学方式,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艺,体验并形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注重“手把手,一对一”等言传身教,从而培育“工匠精神”生长的工匠之师。他认为,人是制度的产物,只有建立诚信制度、责任制度、盈利制度,从而创设“工匠精神”生长的制度环境。

   讲座中,马成荣教授还同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32年工作的态度,即死心踏地的干好每一件事。他鼓励同仁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敬畏感,要做到“心中有方案、眼中有资源、手中有本领”,要“自我反思”不断促使自己进步。他强调要把培育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努力内化于体、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真正让匠心精神归来,并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顾斌书记最后做总结,他指出马教授的讲座与当前形势要求,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工匠精神”相一致,通过马教授的精心授课,全体与会人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理解,“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 教研处  金燕)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