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公开课教研改革系列报道六
宋周枫、杨婷、吴冬冬三位老师成功开设院级公开课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教师成长,我院公开课的教研改革在探索中前行。
6月11日,电气工程系宋周枫老师在11号楼312实训室,为15高机电1班开设了一堂《维修电工》“§3.2循环彩灯控制”院级公开课。宋老师课前布置学生素材收集和微课学习,课中用视检验素材和创设情境引入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活整个课堂,将学生学习活动分成了“想一想”、“比一比”、“论一论”、“动一动”、“评一评”、“思一思”六个环节,课堂氛围有序井然。
宋周枫老师的课堂教学场景
课后宋老师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认为宋老师一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学生通过微课自学、教师检验并启发引导,学生在六个活动中体现了主体作用;三是板书设计采用思维树的形式,直观明了,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可以将板书与教学同步,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6月13日,现代服务系杨婷老师在15号楼3楼学习区2为16高电商1班开设了一堂《电子商务员》“§3-2微博营销——微博内容的建设”院公开课。杨老师通过创设工作情境导入“MOTO”手机营销任务。引导学生在想一想、找一找、论一论的活动中逐步分析案例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整堂课教学过程结构清晰,流程顺畅,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气氛轻松欢快。
杨婷老师的课堂教学场景
课后杨老师从说教材、说教学对象、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方面说课,各位教师结合自己收获进行评课,普遍认为杨老师的课一是选题好,比较新颖吸引;二是教学环节清晰,板书条理清晰;三是教师语言规范,教态自然大方;四是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参与度高。但在重点内容的挖掘和难点内容的突破还不够,如果教学设计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6月19日,现代服务系吴冬东老师在15号楼337机房为14高网络班开设了一堂《CCNA》“项目二路由器高级配置和实验 任务四NAT”院级公开课。吴老师课前精心准备,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分组调研制定方案,课中小组汇报展示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确定方案,并实施任务,小组代表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化解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吴冬冬老师的课堂教学场景
课后,吴老师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设计方面说课,并对本节课做出了反思。听课教师认为吴老师的课一是PPT制作精制,思维导图式板书引人入胜;二是教态大方,声音宏亮;三是教学过程完整,安全提示放在首位;四是各组上台展示课前作业,并做成PPT,学生分析方案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如果能对学生任务的完成验证同时量化评价,课堂效果就会更加凸显。
公开课的展示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院的公开课改革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当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以此达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教研处金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