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传承人 | 我的生命就是船!
每周三,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雕塑教室里,就会传出“乒乒乓乓”凿木头的声音。南通红木雕刻省级传承人朱宇,不时地穿梭于各个工作台之间,指导学生动作。
这样的授课,朱宇已经在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开展了4年。看着学生们从最初的刀都不会拿,到现在也能像模像样雕出一些作品,朱宇很欣慰。
朱宇,在南通红木雕刻界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江东船王。“船王”名号并非徒有虚名,在朱宇红木雕刻艺术馆内,以各种类型船只为主题的红木雕刻作品琳琅满目,让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发出阵阵惊叹。其中,红木雕刻作品《九龙舟》尤为引人注目。
今年64岁的朱宇从事红木雕刻已经40多年,可要说起他和船的结缘,还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1959年,朱宇出生于南通一户刘姓家庭,因为家贫被送给了他的养父养母收养。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幼年的朱宇却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家住濠河边,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幼儿园之间,朱宇很自然就被濠河上的各种船只给吸引住了,渔船上的鱼鹰捕鱼是他一直铭记于心的场景,这些也成了他后来雕刻的主题之一。
鱼鹰捕鱼雕刻图
朱宇从小喜欢画画,对光影的把控,对色彩的运用,为他后来从事红木雕刻打下了基础。19岁那年,朱宇去邻居家玩,被邻居叔叔家的一件荷花木雕衣架给吸引住了,他再三央求邻居叔叔把成品借给他,回家后就用简单的工具也仿制雕刻了一件。就是这件小小的木雕作品,让朱宇在1年后的南通市红木雕刻厂招工时脱颖而出。
1979年,朱宇进入南通市红木雕刻厂工作,直到这时,他才对南通红木雕刻有所了解。
明清戏剧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里写道,“姑苏之竹器维扬之木器,甲于古今,冠乎天下。”此处的“维扬”就包含了如今的南通。南通匠人走乡串户,红木雕刻技艺高超,在江苏地区很有威望。
李渔的《闲情偶寄》
当时的南通红木雕刻厂大师云集,在小件雕刻上出类拔萃,为国家创收了不少外汇。朱宇在这里跟着师傅们刻苦学习,不断雕琢技艺,很快便脱颖而出。为了雕出更好的作品,他还经常外出游历,拜访名胜古迹,请教能工巧匠,切身感受民间艺术瑰宝的真谛,也让他逐步确立了以舟船为题材来进行自己的创作。
通过深入民间考察、访问、记录有关船只的造型,通览关于中外舟船制作演变的历史书籍与图集后,朱宇便沉醉于一个美妙的舟船世界,创作出“郑和下西洋”“凤船”“鸦船”“帆船”“渔船”等系列作品。作品一经推出,便引发世人赞叹:船王,真乃江东船王!
40多年来,朱宇不断以各种类型船只为主题的红木雕刻作品,引起工艺美术界一阵阵震惊与兴奋。
因在红木雕刻领域的杰出贡献,朱宇获得了多项荣誉,曾九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金质奖。2014年,朱宇被评定为红木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来源:2023年10月7日《江苏教育新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