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创新管理 走改革兴校之路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立足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南通区位优势,围绕产业布局规划、市场所需人才、企业岗位要求,深化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培养更多新时代“智慧蓝领”。南通工贸技师学院自1979年创建以来,同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收获了累累硕果。
以办学理念创新为引导,进一步明确办校思路。打好“传承牌”,用好张謇元素。弘扬张謇职教精神,不断丰富拓展技能人才培养内涵。打好“地方牌”,用好现实资源。抢抓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在南通交汇叠加的机遇,发挥好南通大桥、大站、大机场近在咫尺的区位优势,培育好学院现有22个特色、示范、重点专业和新设专业。打好“区域牌”,用好长三角要素。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扩大技工教育“朋友圈”,在发挥好市技工教育集团作用基础上,对接区域内政校企产及其他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优质资源,组建或参与相关区域技工教育集团或专业发展联盟等,探索区域内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聚焦南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向,聚焦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卡脖子”环节的关键动态,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细分领域,对接工业机器人、建筑、动漫等高精尖特专业,进一步拓展项目建设领域,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争取在产业、行业等更广范围建成更多的重点示范专业。近三年,学院共获建南通市现代智能制造与公共实训基地等国家级项目8个,“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装配式智能建造”等省市级项目近20个。推进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知名企业及相关园区合作,推进与知名企业深度对接培养专业人才,推进与企业合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与企业开展深度社会化培训,建立“校企共同体”。对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开展一体化教改,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实现省市精品课程的重大突破。学院2019、2020连续两年在全市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排第一,获评“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以项目建设为契机,通过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开展、“青蓝工程”传帮带、“内培外引”“入企实习”等举措,激励教师治学修身,争做“四有”好老师。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行涵养。推进“融合式”思政课程建设。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大思政课改力度,把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贯穿公共课程、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和考核鉴定体系。提升“专业化”学生管理水平。强化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德育负责人、学管员、班主任、宿管员等在内的协同育人管理机制,促进学管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丰富“特色化”德育品牌内涵。通过拓展好育人活动载体,丰富第二课堂;发挥好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的凝聚作用;开展好校园文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建设好校园文化,突出技工教育特色,持续扩大“励志教育”“养成教育”“匠心育人”等品牌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关键,进一步扩大服务社会效能。狠抓“招生+就业”,提升进出两端学生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招生骨干作用,逐步从全员招生向专业招生过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努力实现技师层次学生培养规模的重大突破。积极稳妥推进与园区、高中职院校、优质企业的合作,为“预就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学生推荐就业率达98.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狠抓“社会培训+等级认定”,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与中航高科等近20多家企业签订社会培训合作协议;对接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引进优秀合作企业导师承担带徒任务,建立专职导师队伍;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探索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专项培训行动;发挥好学院第三方评价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优势,建成技师学院以来为社会培训4万余人次。(刊于2021年8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